1、柳葉刀:重磅!預防HIV感染,終止HIV病毒的流行
2019年5月2日來自Alison J Rodger等研究人員在Lancet期刊上發表了題為“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through condomless sex in serodifferent gay couples with the HIV-positive partner taking suppress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PARTNER): fin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的論文,發現在782對男同性戀伴侶中,對每對男同性戀伴侶而言,有一人是HIV陽性的,并且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結果就是沒有人在不使用避孕套的性行為中將HIV病毒傳染給HIV呈陰性的伴侶。
?
(圖1來源Lancet)多類分析結果都表明,相關的HIV感染病例均為“零”
過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異性戀伴侶,對于同性戀伴侶的數據還相當不足。為此,研究人員們在14個歐洲國家招募了972對男同性戀伴侶,其中一方的HIV感染為陽性,并接受ART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另一方則為HIV感染陰性。隨后,研究人員們對他們進行了長期隨訪,中位隨訪時長為2年。在有效隨訪期間,這些志愿者一共報道有76088起無保護性行為。以此,研究人員們得以評估在ART療法的作用下,HIV病毒是否會繼續傳染。
在隨訪中,一共有15名HIV感染陰性的志愿者變為了HIV感染陽性,表明他們在此期間感染了HIV病毒。但通過分析他們體內病毒的基因序列,研究人員們發現,這些病毒并非來自他們的固定性伴侶。這一數字也符合問卷調查的結果——本研究中,有將近300位HIV感染陰性的志愿者和其他性伴侶發生過無保護性行為。研究人員們做出了這樣的詮釋:通過ART治療,HIV病毒的實質感染率可以降為0%!
(評論:太震撼了!艾滋病已不在那么可怕了,也將是一種可控的慢性疾?。?/p>
文章來源:
Alison J Rodger et al.?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through condomless sex in serodifferent gay couples with the HIV-positive partner taking suppress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PARTNER): fin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2019, doi:10.1016/S0140-6736(19)30418-0.
2、Lancet:口服免疫治療、避免過敏原或安慰劑(無口服免疫治療)治療花生過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近日Derek K Chu等研究人員在Lancet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 (PA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的研究文章,表明了在花生過敏患者中,有高確定性證據表明,花生口服免疫治療方案比避免過敏或安慰劑相比顯著增加過敏和過敏反應風險。
研究人員對截至2018年12月6日的資料進行檢索,考察比較口服免疫療法與非口服免疫療法治療花生過敏的隨機對照試驗。主要結果包括過敏反應、過敏或不良反應、腎上腺素使用和生活質量。
(圖2來源Lancet)
12個試驗表明,口服免疫療法與不口服免疫療法相比,在免疫應答脫敏和維持過程中,過敏反應 (RR:3.12 I 2=0%, RD:15.1%,高確定性)、過敏反應頻率(RR=2.72, I 2=0%,RD=12.2%,高確定性)和腎上腺素的使用(RR= 2.21, I 2=0%,RD= 4.5%)風險增加??诜庖咧委熆稍黾訃乐夭涣挤磻?RR =1.92, I2=0%,RD =5.7%,中度確定性)和非過敏反應(嘔吐:RR =1.79, I2=0%,高確定性;血管水腫:RR =2.25, I2=0%,高確定性;上呼吸道反應:RR =1.36, I 2=0%,中度確定性;下呼吸道呼吸反應:RR =1.55, I 2=28%,中度確定性) 風險??诜庖忒煼?RR=12.42, I 2=0%,RD= 36.5%,高確定性)更有可能需通過嚴格監測以預防臨床外反應。組間生活質量無顯著差異(父母和自我報告RR=1.21,I2=0%,RD= 0.03%,低確定性)。
?
(評論:哎呀!這花生過敏者怎么辦,口服免疫治療都不行了)
文章來源:
Derek K Chu et al.?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 (PA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Lancet, April 25, 2019。
3、JACC:植物膳食模式可降低心力衰竭事件
近日,來自Kyla M. Lara等研究者在JACC上發表了題為“Dietary Patterns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U.S. Adults Without Known Coronary Disease.”的研究文章,為了探究有關膳食模式和與心力衰竭(HF)發病的關系,開展了一項美國成人的5種飲食模式與HF住院的相關性的調查(圖 3),表明與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從不吃早餐的人與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了87%相關,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了19%相關。
(圖3來自JACC)
共計納入16 068名參與者(平均年齡64.0±9.1歲,女性58.7%,黑人參與者33.6%,卒中高發區居民34.0%)。納入標準包括完成食物頻率問卷,無基線冠心病或HF。五種飲食模式(方便食品,植物,甜食,南方膳食和飲酒/沙拉)為主要分析成分,主要研究終點是HF住院。該研究納入的人群在基線時無心血管疾病,這些人中5.1%從不吃早餐,10.9%很少吃早餐,25.0%有時吃早餐,59.0%每天都吃早餐。
在隨訪中位時間近19年,排除了包括年齡、性別、血壓及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影響后,不吃早餐與中風(卒中)死亡風險升高239%相關!
(評論:嚇得小編趕緊把早餐安排上?。?/p>
文章來源:
Kyla M. Lara, Emily B. Levitan, Orlando M. Gutierrez, et al.?Dietary Patterns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U.S. Adults Without Known Coronary Disease.?JACC. April 2019.